不同加工工藝會通過改變底座鑄件材料的微觀組織、殘余應力分布及表面狀態,顯著影響其力學性能、耐磨性、耐腐蝕性等。以下從常見鑄造工藝(砂型鑄造、金屬型鑄造等)和后續熱處理、表面處理工藝兩方面,詳細分析對材料性能的影響:
	- 
		工藝特點:使用砂型模具,冷卻速度較慢,適合多種材料(鑄鐵、鑄鋼、鋁合金等)。
	
- 
		對性能的影響:
		
			- 
				鑄鐵:灰鑄鐵中石墨呈片狀,冷卻慢易形成粗大片狀石墨,降低強度和韌性,但減震性更好(如 HT200 底座);球墨鑄鐵若孕育處理不當,可能出現石墨球化不良,影響力學性能。
			
- 
				鑄鋼:冷卻慢導致晶粒粗大,強度和韌性略低,需后續熱處理細化晶粒(如正火處理)。
			
- 
				優勢:工藝靈活,適合復雜結構底座,但組織致密度較低,可能存在氣孔、縮松等缺陷。
			
 
	- 
		工藝特點:金屬模具導熱快,冷卻速度比砂型鑄造高 10-20 倍,主要用于鋁合金、鑄鐵等。
	
- 
		對性能的影響:
		
			- 
				鋁合金:快速冷卻使晶粒細化,析出強化相(如 Al-Si 合金中的 Si 顆粒細化),強度和硬度顯著提高(如 ZL104 底座抗拉強度可提升 20% 以上),但塑性略降。
			
- 
				鑄鐵:灰鑄鐵中石墨呈細片狀,基體組織更致密,強度(如 HT300 抗拉強度提升 10%-15%)和耐磨性優于砂型鑄造,但減震性略差。
			
- 
				優勢:鑄件致密度高,缺陷少,適合對強度要求高的底座(如汽車發動機鋁合金底座)。
			
 
	- 
		工藝特點:高壓下將金屬液注入模具,冷卻極快,主要用于鋅合金、鋁合金等低熔點合金。
	
- 
		對性能的影響:
		
			- 
				組織細化:高速冷卻形成極細晶粒,鋁合金壓鑄底座的抗拉強度可比砂型鑄造提高 30% 以上,且表面光潔度高。
			
- 
				缺陷風險:高壓下易卷入氣體,形成皮下氣孔,導致鑄件在熱處理或高溫環境下變形開裂,因此鋅合金底座(如電子設備外殼底座)通常不進行熱處理。
			
- 
				優勢:生產效率高,尺寸精度高,適合小型、薄壁、復雜結構底座。
			
 
	- 
		工藝特點:旋轉模具中澆注金屬液,利用離心力成型,主要用于管狀或環狀底座(如軸承座)。
	
- 
		對性能的影響:
		
			- 
				組織均勻性:離心力使金屬液中的氣體、夾雜物向內側移動,外側組織更致密,耐磨性顯著提高(如銅合金軸承底座的耐磨層致密度提升 40%)。
			
- 
				成分偏析:對合金元素密度差異大的材料(如鉛青銅),可能導致成分偏析,需控制旋轉速度。
			
 
	- 
		退火:緩慢冷卻消除殘余應力,細化石墨(鑄鐵)或珠光體組織(鑄鋼),降低硬度,改善切削加工性(如灰鑄鐵底座退火后硬度降低 15-20HB)。
	
- 
		正火:空冷使組織更均勻,鑄鋼底座正火后抗拉強度可提升 10%-20%,韌性提高 5%-10%(如 ZG230-450 正火后沖擊功增加 10J)。
	
	- 
		鑄鋼:淬火(如 ZG40Cr 底座)使馬氏體組織形成,硬度驟升(可達 50HRC 以上),但脆性大;回火后消除應力,調整強度與韌性匹配(如中溫回火后抗拉強度達 800MPa,沖擊功 30J)。
	
- 
		鋁合金:時效處理(如 ZL102 底座淬火后人工時效)析出強化相(如 θ' 相),抗拉強度從 180MPa 提升至 240MPa,硬度從 60HB 提升至 90HB。
	
	- 
		對機床鑄鐵底座導軌面進行高頻淬火,表面形成馬氏體 + 石墨組織,硬度從 200HB 提升至 500HB 以上,耐磨性提高 3-5 倍,而心部仍保持減震性。
	
	- 
		鍍鋅 / 鉻:鋅合金底座電鍍鉻后,表面硬度達 800-1000HV,耐鹽霧腐蝕時間從 24 小時延長至 1000 小時以上。
	
- 
		熱噴涂陶瓷:鋁合金散熱底座噴涂 Al?O?陶瓷,表面硬度達 1200HV,耐磨性提升 10 倍,同時絕緣性增強(適合電子設備)。
	
	- 
		鑄鋼底座滲碳:滲碳層深度 0.5-2mm,表面硬度達 58-62HRC,耐磨性顯著提高(如工程機械鑄鋼底座滲碳后接觸疲勞壽命延長 5 倍)。
	
- 
		鑄鐵底座滲氮:形成 Fe?N 硬化層,硬度達 900-1200HV,且滲氮溫度低(500-600℃),不易變形,適合精密機床底座。
	
	- 
		陽極氧化:鋁合金底座表面形成多孔氧化膜(Al?O?),耐腐蝕性提升(鹽霧測試通過 500 小時),且可染色美化(如電子設備底座的黑色陽極氧化)。
	
	
		
			
				| 工藝類型 | 組織特征 | 抗拉強度(MPa) | 硬度(HB) | 應用場景 | 
		
		
			
				| 砂型鑄造(未熱處理) | 粗大片狀石墨 + 珠光體 | 200-250 | 170-220 | 普通機床底座 | 
			
				| 金屬型鑄造(未熱處理) | 細小片狀石墨 + 珠光體 | 280-320 | 220-260 | 重型機床底座 | 
			
				| 砂型鑄造 + 退火 | 石墨細化 + 珠光體均勻化 | 220-270 | 160-200 | 需要加工的底座 | 
			
				| 砂型鑄造 + 表面淬火 | 表面馬氏體 + 心部珠光體 | 200-250(整體) | 表面 500+ | 導軌面耐磨底座 | 
		
	
 
	- 
		根據材料特性選工藝:鋁合金適合金屬型鑄造或壓鑄以細化晶粒;鑄鐵底座若需高耐磨性,可選表面淬火。
	
- 
		根據性能需求匹配工藝:重載底座(如工程機械)需鑄鋼 + 淬火回火;耐腐蝕底座(如化工設備)需鋁合金 + 陽極氧化。
	
- 
		平衡成本與性能:批量生產的小型底座(如鋅合金)選壓鑄工藝,無需后續復雜熱處理;精密底座(如航空航天)需結合鑄造 + 多步熱處理。
	
	通過合理設計加工工藝,可顯著優化底座鑄件材料的性能,滿足不同工況下的強度、耐磨、防腐等需求。
	無錫市鑄造廠擁有68年鑄造加工經驗,歡迎來電咨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