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產
大型消失?;诣F鑄件是一個融合
泡沫模樣制備、型砂處理、熔煉澆注、后處理等多環節的系統工程,其設備配置和工藝控制需圍繞 “減少缺陷、保證尺寸精度、適配大型件特性” 展開。以下從
核心設備和
關鍵工藝兩方面詳細說明:
大型消失模
灰鐵鑄件的設備需滿足 “大尺寸適配性、高穩定性、低污染” 要求,主要分為五大類:
泡沫模樣的質量直接決定鑄件尺寸精度,需使用低發氣量、高強度的泡沫材料(通常為EPS 聚苯乙烯或STMMA 共聚料),核心設備包括:
-
預發機:將泡沫顆粒(如 EPS)加熱至軟化膨脹,制備均勻的預發珠粒(密度控制在 15-25g/L,大型件需更低密度以減少發氣量)。常用 “蒸汽加熱式預發機”,需精準控制溫度(90-100℃)和時間,避免珠粒結塊或密度不均。
-
成型機:將預發珠粒注入定制的金屬模具(按鑄件尺寸設計,含抽真空通道),通過蒸汽二次加熱使珠粒融合成型,制成與鑄件一致的泡沫模樣。大型件需大型全自動成型機(鎖模力≥500kN,模具尺寸可覆蓋 2-10m 級鑄件),并配備模溫控制系統(保證模樣表面光滑、無縮孔)。
-
粘合設備:大型鑄件常需分塊制作泡沫模樣(如機床床身、高爐爐殼),需用 “熱熔膠槍” 或 “自動粘合機” 將分塊模樣粘合成整體,粘合劑需選擇低發氣、高強度的熱熔膠(如 EVA 型),避免澆注時粘合處開裂導致鑄件錯邊。
-
切割 / 修整設備:對成型后的泡沫模樣進行飛邊切割、細節修整,大型件需 “數控泡沫切割機”(如 CNC 線切割機或仿形切割機),精度控制在 ±0.5mm,避免手工切割導致的尺寸偏差。
消失模采用 “干砂負壓造型”,無需傳統砂型的粘結劑,核心是保證干砂流動性和緊實度,設備包括:
-
砂處理系統:
-
砂再生機:將澆注后回收的干砂(石英砂或寶珠砂,粒度 50-100 目)進行篩分、冷卻、除雜(去除泡沫殘渣和金屬屑),再生砂回用率需≥95%(降低成本)。大型線需 “多級再生系統”(振動篩分→磁選除鐵→風冷 / 水冷→除塵),控制再生砂溫度≤40℃(避免泡沫模樣提前軟化)。
-
砂儲存與輸送設備:用 “斗式提升機” 或 “皮帶輸送機” 將再生砂輸送至砂箱上方,配備 “砂位傳感器”,保證砂箱內砂量充足;大型砂箱(容積≥10m³)需配套 “砂流調節閥”,控制干砂下落速度,避免砂粒沖擊泡沫模樣導致變形。
-
造型砂箱:定制的大型金屬砂箱(材質為 Q235 鋼,壁厚≥16mm,防止負壓下變形),尺寸需覆蓋鑄件(如長 6m× 寬 3m× 高 2m),箱壁和底部需均勻開設 “抽真空孔”(孔徑 8-12mm,間距 200-300mm),連接負壓系統。
-
振動緊實設備:砂箱內填入干砂后,通過 “振動臺”(振幅 5-10mm,頻率 20-30Hz)進行振動緊實,使干砂填充泡沫模樣的所有縫隙,緊實度控制在 1.5-1.6g/cm³(過松易導致鑄件粘砂,過緊易壓潰泡沫模樣)。大型砂箱需 “多自由度振動臺”(可實現上下 + 左右振動),避免局部砂粒不緊實。
-
負壓系統:由 “真空泵”(真空度≥-0.08MPa,抽氣量≥100m³/h,大型件需多臺并聯)、真空罐和管道組成,造型后至澆注完成全程保持負壓,將泡沫燃燒產生的氣體及時排出,避免鑄件產生氣孔缺陷。
大型消失?;诣F鑄件需鐵水量大(單爐≥5t)、成分穩定(碳當量 CE=3.6-4.0%,保證流動性;硅含量 2.0-2.8%,促進石墨化),核心設備為:
-
中頻感應電爐:主流選擇,容量通常為 10-50t(適配大型件單爐澆注需求),通過電磁感應加熱鐵料(生鐵、廢鋼、回爐料),升溫速度快(可達 100℃/min),溫度控制精準(出鐵溫度 1450-1520℃,大型件需更高溫度以補償澆注過程中的溫降)。需配套 “爐前成分分析儀”(如直讀光譜儀),實時檢測 C、Si、Mn、S、P 含量,避免成分超標導致鑄件脆化或流動性不足。
-
熱風沖天爐(輔助或替代方案):若生產規模大、鐵料以生鐵為主,可使用 “3-10t/h 熱風沖天爐”,成本低于電爐,但需控制焦炭質量(固定碳≥85%)和熱風溫度(≥800℃),避免鐵水含硫量過高(S≤0.12%)。
大型件澆注需避免鐵水充型慢、冷隔,設備需適配大流量、穩流要求:
-
澆注包:容量 5-50t 的 “底注式澆注包”(避免鐵水沖擊泡沫模樣),內襯為高鋁質耐火材料(耐溫≥1600℃),配備 “傾轉機構”(電動或液壓驅動),控制澆注速度(大型件通常為 5-10kg/s),避免速度過快導致泡沫分解氣體無法排出,或過慢導致鐵水降溫凝固。
-
澆注軌道 / 行車:大型澆注包需通過 “橋式起重機”(起重量≥50t)或 “澆注軌道車” 移動,保證澆注包對準砂箱澆口,偏差控制在 ±10mm,避免鐵水灑出或澆口偏移。
-
澆口杯與澆注系統:雖非設備,但屬于澆注關鍵輔件 —— 大型件需設計 “開放式澆口杯”(容積≥鐵水總量的 1/10)和 “底注式澆注系統”(橫澆道、內澆道尺寸放大,保證鐵水平穩充型),澆口材質為耐火磚或一次性陶瓷澆口,避免澆口燒損導致雜質進入鑄件。
大型件后處理需去除表面缺陷、驗證內部質量,設備包括:
-
落砂設備:澆注冷卻后(大型件需自然冷卻 24-72h,避免溫差過大開裂),用 “振動落砂機” 或 “液壓翻箱機” 將砂箱翻轉,使干砂與鑄件分離,干砂回收至砂處理系統。
-
清理設備:
-
拋丸清理機:用 “大型臺車式拋丸機”(拋丸量≥200kg/min)去除鑄件表面的殘留干砂和氧化皮,保證表面粗糙度 Ra≤12.5μm。
-
氣割 / 打磨設備:用 “半自動氣割機” 切除澆冒口(大型件冒口尺寸大,需預熱后切割),用 “大型角磨機” 或 “機器人打磨系統” 修整飛邊、毛刺。
-
檢測設備:
-
外觀檢測:用 “內窺鏡” 或 “高清相機” 檢查鑄件表面是否有氣孔、粘砂、裂紋(大型件需重點檢查轉角和壁厚不均處)。
-
內部檢測:用 “超聲波探傷儀”(探頭頻率 2-5MHz)檢測鑄件內部是否有縮孔、疏松(如機床床身的導軌面、發動機缸體的水套部位),重要件需進行 “X 射線探傷”(針對壁厚≥50mm 的區域)。
-
力學性能檢測:取樣檢測灰鐵的抗拉強度(HT250≥250MPa,HT350≥350MPa)、硬度(HB180-240),需符合行業標準(如 GB/T 9439)。
大型消失?;诣F鑄件的工藝難點在于 “控制泡沫發氣、鐵水充型、干砂穩定性”,需重點把控以下環節:
-
材料選擇:優先使用 STMMA 共聚料(發氣量比 EPS 低 30%,高溫強度高),避免澆注時泡沫劇烈分解產生大量氣體導致氣孔。
-
模樣干燥:成型后的泡沫模樣需在 “干燥房”(溫度 25-35℃,濕度≤60%)放置 24-48h,去除內部水分(水分會增加發氣量),大型件需分層放置,避免自重導致變形。
-
砂粒選擇:選用圓形或近圓形的石英砂(角形砂流動性差,易導致局部不緊實),含泥量≤0.5%(避免堵塞真空孔)。
-
負壓控制:造型時真空度≥-0.08MPa,澆注過程中需保持真空度穩定(波動≤±0.005MPa),若真空度驟降,需立即停止澆注,排查是否有砂箱漏氣或泡沫模樣破裂。
-
鐵水成分:控制碳當量 CE=3.8-4.0%(保證鐵水流動性,避免大型件冷隔),Mn 含量 0.6-1.0%(提高強度),S 含量≤0.10%(避免生成 FeS 導致熱裂)。
-
澆注溫度:比傳統砂型鑄造高 30-50℃(因干砂散熱快),通常為 1480-1520℃,澆注時間需匹配鑄件體積(如 10t 鑄件澆注時間≥5min),避免局部鐵水降溫過快。
-
充型方式:采用 “底注式充型”(鐵水從鑄件底部緩慢上升),避免 “頂注式” 導致的泡沫沖擊和氣體卷入,內澆道截面積需放大(比傳統砂型大 20-30%),減少充型阻力。
-
冷卻控制:大型件澆注后需在砂箱內保溫冷卻(保溫時間≥24h),隨砂箱緩慢降溫至 400℃以下再落砂,避免鑄件因內外溫差過大產生裂紋。
-
去應力處理:重要鑄件(如機床床身、軋機機架)需進行 “人工時效處理”(加熱至 550-600℃,保溫 4-8h,隨爐冷卻),消除鑄造內應力,避免后續加工或使用中變形。
上述設備和工藝主要適配大型灰鐵鑄件(重量≥1t,尺寸≥1m),如機床床身、工程機械底盤、冶金設備機架、大型泵體等,需根據鑄件具體尺寸(如 10m 級高爐爐殼)調整設備規格(如更大的成型機、砂箱、熔煉爐),并強化工藝過程中的自動化監控(如用 PLC 系統控制真空度、澆注溫度),減少人為誤差。
無錫市鑄造廠擁有68年鑄造加工經驗,歡迎來電咨詢!